生活中總有些猝不及防的瞬間——無意看到街邊某個身影,一段舊日旋律在耳邊響起,甚至僅是某種特定的語調劃過耳邊,我們忽然僵住,呼吸急促,胸口像是被瞬間壓上了一塊巨石,沉重又窒息。那一剎那,不是現在在傷害你,是過去的某處傷痕,被悄然驚醒,如舊日幽影般倏然浮現。
別對自己生氣啊。這其實就像身體的傷疤遇到陰雨天會隱隱作痛一般自然。過去那些刻骨銘心的傷痛——無論是遭逢不幸、深刻失落,還是曾讓人內心顫栗的情境,并未真正消融。當現實中出現相似的畫面、聲音、情緒,哪怕僅一絲微弱的共鳴,大腦深處的警鈴便會驟然作響,將你的身心瞬間拖回過往的驚濤駭浪之中。于是,那種恐慌無助的重壓感再次漫卷,即便身處安全之地,身體依舊如臨大敵般緊張抗拒。這種情形,在經受生活重大變故后的人群中尤為明顯,他們比常人更易被細微線索觸發內心的深層反應。
這種重現不是脆弱的表現,而是身心試圖提醒保護你。但一次又一次被過去的陰影吞沒,日子實在沉重得難以前行。那么,當舊傷痕被反復觸及時,我們如何讓錨點安穩,真正活在此時此地?這需要一些溫和而持續的覺察和練習:
第一瞬:暫停,感知它 ——當熟悉的緊繃感升起,不要本能掙扎推開或急于否認它的存在。用呼吸作一個短暫的停靠點,允許內心翻涌:“哦,它又來了”,像一位觀察者般溫和地看著這份涌動,對自己輕聲說一句:“這情緒雖不適,但也只是一段感覺。”
給自己一點恢復時間 ——若感覺沉重壓迫,嘗試深而緩地呼吸數次,感受雙足踏實踩在地面,目光慢慢掃視四周的實物細節,這并非逃避,而是為身心提供一些穩定支撐。哪怕只有片刻,也是在洶涌中搭建一個暫時的落腳點。
看見那“開關” ——若能力許可,留意是什么情境(比如某種聲音、特定語調)或感受觸動了那個隱秘的按鈕。有時它們藏得很深,非當下能明了也沒關系。試著在小本上簡記時間、外部情境和內心狀態:“開會時上司提高聲量,胸口發悶,好像回到被苛責時的感受”。長久下來,規律會漸漸浮現輪廓。
重新編織安全感體驗 ——當恐慌褪去后,思考當下與過去有何不同:“現在我獨立工作很久了,有能力獨立承擔”“此刻身邊有人真心理解支持我”。主動尋找那些讓你感到平穩舒適的人事物——或許是友人的一個微笑,雨天后的一段散步,或專注于自己熟悉且能沉浸其中的小技藝上。每一次小小的內心安穩體驗,都如同向意識深處投下一顆定心石,悄悄稀釋舊回憶的陰影力量。
尋求外在支持的力量 ——有時內心深谷似乎難以獨自走出。這絕非軟弱,相反,尋求正規的心理疏導資源或是向值得信賴的親友傾訴心聲,是十分珍惜自己的行動。一位支持性的同行者,在你內心暗夜時刻點起的微光,能助你看清未曾發現的地圖路徑。專業工作者還能給予具體方法,幫你梳理創傷細節,在安全的支持下建立對回憶的新體驗、新看法。
這過程注定漫長,不會在朝夕間達成。每一次努力與舊傷痕周旋并安然回歸當下,都是你默默筑起自我邊界的過程。允許自己狀態反復吧,正如愈合的傷口在雨天也會偶有隱痛,內心起伏亦是自然。當過去的碎片忽然砸進當下心境,不妨對自己內心溫和地伸出雙手,帶著這份理解和持續的努力,舊日的重量會被我們一次次耐心地溫柔放下。
你會發現,那些傷痕依然是生命故事的一部分,但它們不再輕易將你拖入深淵。你能清晰地辨認:過去的傷痛在此刻只是掠過心湖的風,并非能動搖你根基的巨浪。在這樣細微卻確定的覺察中,你逐漸收回定義自我和生活的力量——原來腳下的路,終究會隨著每一步堅定的行走而向前延伸展開。
【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】成立了國內多學科診療專家團隊,該團隊吸收了一批30年以上臨床經驗的知名專家,定期邀請專家組成“知名專家團”參與會診。以特病特治、專家、特色問診為特點,多學科把關患兒,提供專業的治療方案。
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開設開設網上預約線上掛號模式,開設全程專家詢問熱線。患者可以線上問詢,并會可能的幫助患者答疑解惑。同時還可以線上掛號預約。同時為減少“患者圍著科室轉”的無序就醫,并且通過對科室特色、專業發展方向、患者需要進行綜合考量,我院特別設計就醫流程圖,完善就醫引導系統,增加指示牌,在門診設置導醫。
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管理科學規范,以科學發展觀嚴格治院,堅持專科特色服務,著力提高環境、服務、質量三大品位,呈現出蓬勃生機和強勁的發展勢頭,全院實行計算機網絡化管理,為病人提供24小時服務。
©CopyRight 2019-2020 JINGKE NAOK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
備案號: 黑ICP備19001199號-34